近年来,我国癌症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82.47万例,死亡人数约257.42万。预计到2025年新发病例将达520万,2030年将突破580万。随着发病人数逐年攀升,癌症防控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任务,其中早筛早诊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近日,癌症早筛中心运营培训会议在河北一洲肿瘤医院举行。会议由副院长高波主持,全国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分会副秘书长刘国浩应邀授课,医院各临床科室积极参加。本次会议重点围绕癌症早筛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展开,通过现场指导与经验分享,帮助医院完善工作流程,提升科室协同能力,为早筛中心的落地与长效运行奠定基础。高波副院长在会上表示:“癌症早筛是提高早诊率和治愈率的关键环节。早筛中心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医院自身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区域肿瘤防治体系的完善。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筛查流程和信息管理平台,我们能够更早识别高风险人群,提升癌症的早期发现率,让更多患者在可治愈阶段得到及时干预。”“推动县域癌症早筛中心建设,是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防治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县乡两级联动,不仅能提高筛查效率,还能将防控关口前移,让更多患者获益。”刘国浩副秘书长在授课中指出,目前,全国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联合体正推动建设“县域癌症早筛中心”和“乡镇癌症早筛分中心”,逐步形成县乡协同的筛查体系,完善筛查管理模式,强化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早期筛查与早诊早治的能力,推动肿瘤防治规范化发展。按照计划,河北一洲肿瘤医院癌症早筛中心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挂牌运营。当前,医院已着手完善场地建设和设备配置,建立快速转诊机制,并多次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开展专项培训,为中心的高效运转夯实基础。同时,医院通过义诊、健康宣教等形式,面向中高风险人群开展精准干预,积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筛查,逐步形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良性循环。这些举措的持续推进,为癌症早筛中心的落地和后续运行积累宝贵经验。癌症早筛中心的建设,不仅将显著提升区域癌症防控能力,也将为居民提供更加系统、连续的健康守护。积极推进癌症早筛中心建设的同时,河北一洲肿瘤医院也在开展体检科升级改造。体检科与早筛中心相辅相成,协同建设对完善肿瘤防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体检科作为居民健康管理的前端入口,能够通过常规检查发现潜在风险人群。早筛中心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精准化、专业化的筛查与随访。两者结合,不仅实现了“健康体检—风险筛查—诊断治疗”的连续闭环,还有效提升早期发现率,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体检科的分区升级(普通区与VIP区)也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与早筛中心共同构建覆盖多层次、多维度的癌症防控服务体系。作为一家以质子治疗为特色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河北一洲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精准医疗,让生命延续”的理念,专注于肿瘤防治全流程服务。未来,医院将以早筛中心和体检科建设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行业机构合作,推动早筛早治体系不断完善,助力国家癌症防治战略落地实施,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