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一洲肿瘤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

肿瘤三级医院

质子治疗

竭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标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3年生存率97.2%,心脏平均剂量降低2-3倍!质子治疗成乳腺癌患者新希望

发表时间:2023-11-24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020年全球约230万例女性乳腺癌新增病例数,占所有恶性肿瘤病例数的四分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逐渐趋向年轻化。

放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可改善乳腺癌的治疗结果。


01

乳腺癌传统放疗

心肺损伤大,怎么办?


由于乳房靠近心脏和肺部,传统放疗会损害这些重要器官。

研究显示,传统放疗往往跟一系列迟发效应有关,如心肺毒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等。

一项对乳腺癌随机对照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放疗对乳腺癌死亡率的益处部分被心脏死亡率风险的增加所抵消。

具体来说,研究发现,传统放疗跟心脏事件增加1.27倍和心脏死亡率增加1.12倍有关[1]。

为了降低晚期治疗毒性、改善长期生活质量,将具有独特剂量学优势的质子治疗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


质子治疗跟传统放疗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通过放射线破坏细胞内的DNA来攻击杀死癌细胞的。

但传统放疗使用的光子束,不仅会到达到肿瘤,还会到达肿瘤之外的许多健康组织器官,这就导致正常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而质子治疗所使用的质子束,具有独特的剂量学优势,可将能量传递到身体中肿瘤所在的特定深度。

进行质子治疗时,能量在到达肿瘤部位时才会大量释放,而在肿瘤后骤然下降几乎为零,因而可避免或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大大减少相关副作用和并发症。


02

质子治疗乳腺癌

心脏平均剂量降低2-3倍


2018年法国学者在《Cancer treatment reviews》上发表了一项关于质子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综述研究。


共13篇文章符合标准。

研究结果显示:跟光子放疗相比,质子治疗的目标覆盖率更高。

质子治疗可使平均心脏剂量降低2到3倍[4]。

即质子治疗的平均心脏剂量为1Gy,传统3D放疗为3Gy,而调强放疗(IMRT)则为6Gy。

质子治疗比光子治疗更好地保护肺部。

研究者最终得出结论,质子治疗可降低乳腺癌照射的平均心脏剂量,可能减少晚期心血管毒性。



03

乳腺癌术后质子治疗

3年生存率97.2%


2019年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乳腺癌术后接受质子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毒性。


从2013年12月到2015年2月,42例接受过手术的肺转移乳腺癌患者接受了质子治疗。

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

结果显示,3年局部区域无病生存率为96.3%,无转移生存率为84.1%,总生存率为97.2%[2]。

患者出现了1级或2级急性皮肤毒性,无3级或4级急性皮肤毒性。

总的来说,乳腺癌术后接受质子治疗表现出了优异的局部控制率和良好的毒性特征。


参考文献

[1]Corbin K S, Mutter R W. Proton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progress & pitfalls[J].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2018, 7(1): BMT06.

[2]Luo L, Cuaron J, Braunstein L, et al. Early outcom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post-mastectomy uniform scanning proton therapy[J].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2019, 132: 250-256.

[3]Nogueira L M, Jemal A, Yabroff K R, et al. Assessment of proton beam therapy use among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cancer in the US, 2004-2018[J]. JAMA Network Open, 2022, 5(4): e229025-e229025.

[4]Kammerer E, Le Guevelou J, Chaikh A, et al. Proton 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2018, 63: 19-27.

[5]Hug E B. Proton therapy for primary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re, 2018, 13(3): 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