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南部地区是高发地区。
相关研究显示,中国鼻咽癌的发生率约为10/10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可能跟中国居民喜吃腌制食物有关。
由于鼻咽癌的解剖位置临近颅内,外科手术涉及结构较为复杂;
同时鼻咽癌的范围、扩散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完全挂钩,且鼻咽癌或淋巴结转移对于放射治疗非常敏感。
因此,在鼻咽癌的治疗上,临床医生一般选择放射治疗作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取代平常的外科手术治疗[1]。
2022年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发表的《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中表示,放射治疗是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3]。
01
TOMO是目前比较好的调强放疗系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常规放疗就被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
一项涉及55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统计数据显示,常规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66%左右[4]。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螺旋断层调强放疗(TOMO)和直线加速器容积调强放射疗法(VMAT)等技术作为常用的、有效的措施在临床上被大量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
跟以往的常规放射治疗相比,调强放疗降低了放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跟并发症,减轻了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对于周围的正常组织和结构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鼻咽癌的治疗效果跟之前相比也有了明显提高,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约为90%和80%。
在影像学研究中,TOMO是目前比较好的调强放疗系统[1]。
其将影像引导放射治疗和调强放疗合二为一,利用螺旋计算机断层CT扫描进而捕捉图像和治疗肿瘤,可以实现自适应放疗或剂量引导放疗。
TOMO可以实现最佳一致性和剂量均匀性的调强放射治疗,并使用强度不均匀的体积强度调制旋转技术,不同的强度水平和足够的视场角来实现目标区域测量所需的设计。
02
TOMO放疗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有何优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2023年发表的最新研究,对比了TOMO治疗(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跟直线加速器VMA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
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其医院就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
结果显示,TOMO组一致性指数高于VMAT组,适形度更好,TOMO组均一性指数低于VMAT组,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
TOMO放疗应用于鼻咽癌患者时,显现出了更高的PTV(计划靶区)剂量覆盖,TOMO计划更符合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一致认为跟VMAT相比,TOMO在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的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03
TOMO治疗鼻咽癌2年生存率高达96.3%
鼻咽癌的TOMO放疗临床效果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下面一起看看TOMO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究竟如何?
湖南省肿瘤医院分析了85例接受TOMO放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
结果显示,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6.3%,无区域复发生存率为98.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6.3%,总生存率为96.3%[6]。
Du等对6年间接受TOMO放疗的190例鼻咽癌患者。
结果显示,接受TOMO放疗的患者3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为98.2%,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6.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2%,总生存率为86.3%[6]。
且该研究显示TOMO放疗的毒性反应十分低。
中国台湾2013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TOMO治疗鼻咽癌的效果和毒性。
研究纳入了自2006年5月接受治疗的72例鼻咽癌患者。
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没有患者局部复发。
结果显示,5年局部控制率为97%,5年无远处转移率为84.6%[5]。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表明TOMO治疗鼻咽癌具有出色的长期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率。具有一般轻度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
参考文献
[1]柯瑞全,林勤,高梦圆等.TOMO治疗与直线加速器VMA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4):127-130.
[2]赵思思.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4)
:63-64.DOI:10.19617/j.issn1001-1307.2022.04.63.
[3]康敏.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2,29(09)
:611-622.DOI:10.16073/j.cnki.cjcpt.2022.09.01.
[4]梁锋攀.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21,19(10):988-990+1010.
[5]Wan,Leung,Stephen,et al.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y tomotherapy: five-year experience.[J].Radiation Oncology, 2013.DOI:10.1186/1748-717X-8-107.
[6]刘万阳,许青.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 28(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