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一洲肿瘤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

肿瘤三级医院

质子治疗

竭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标准、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质子治疗减少并发症优势实锤!质子治癌成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

发表时间:2023-12-06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加,抗肿瘤的各种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放疗作为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放疗在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问题。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胸部肿瘤放疗会导致心脏损伤,甚至增加心脏病相关死亡的风险。

在目前放射治疗肿瘤疗效日益提升的情况下,如何防治放疗相关心脏毒性成为了焦点问题。

那么,如何减少或避免放射治疗的相关心脏毒性呢?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2023年更新发布了最新的《CSCO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防治指南》,对预防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提供了指导。


01

心脏平均剂量增加1Gy

冠状动脉事件发病率增加7.4%


放疗相关心脏毒性到底是什么呢?

由于胸部放疗引起的心脏损害即为放疗相关心脏毒性。

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和淋巴瘤等是主要用到胸部放疗的癌种。

传统放射治疗,在放射线作用于肿瘤组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瑞典和丹麦的一项研究,纳入了2168例乳腺癌患者,评估了保乳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毒性。

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接受胸部放疗时心脏平均剂量每增加1Gy,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发病率增加7.4%[1]。

并且在既往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风险更高,该现象可开始于放疗后几年,并持续超20年。


此外,还有一项荷兰开展的队列研究,也对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心脏剂量跟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纳入了910例接受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并进行了长达9年的随访,对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生率进行统计。

结果发现,每1Gy平均心脏剂量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累计发病率为16.5%[1]。


02

减少并发症优势显著

质子治癌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


放疗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降低放疗相关心脏毒性的风险。

近年来,质子治疗等先进放疗技术蓬勃发展,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减少放疗后不良反应。

质子射线可将能量集中于肿瘤组织,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质子治疗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由于放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心具备开展质子治疗的条件,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支持质子治疗降低心脏毒性的证据。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纳入了479例接受质子治疗或IMRT(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

质子治疗和IMRT的平均心脏剂量为(12.50±4.97)Gy和(21.55±7.01)Gy,质子治疗的平均心脏剂量显著小于IMRT;

质子治疗跟IMRT的V5分别为(87.09±20.16)%和(41.65±18.67)%,V30分别为(27.46±16.69)%和(19.33±8.67)%,差异显著。

以上数据显示,质子治疗较IMRT相比可显著降低心脏辐射剂量,并且在降低低剂量照射体积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进一步的亚组分析中发现,在既往存在心脏疾病的患者中,质子治疗较IMRT在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发面显示出优势。

质子治疗跟IMRT的三级及以上心脏不良事件的2年发生率分别为11%和30%,5年发生率分别为14%和32%。

也就是说,跟IMRT相比,质子治疗的三级以上心脏不良事件的5年发生率减半!


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质子治疗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使得质子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Nature》201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若不考虑费用问题,质子治疗将是大多数局部肿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当前,全球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质子治疗在临床上已经达到了广泛的应用。

全球范围内允许的质子治疗中心广泛分布于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

总的来说,质子治疗癌症已成为了世界发展的趋势[3]!


参考文献

[1]梅婷,范丽,叶挺等.2023年CSCO指南更新解读:放疗相关心脏毒性[J].实用肿瘤杂志,2023,38(06)
:513-518.DOI:10.13267/j.cnki.syzlzz.2023.081

[2]Soumarová R, Rušinová L. Cardiotoxicity of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overview of current results[J]. Reports of Practical Oncology and Radiotherapy, 2020, 25(2): 182-186.

[3]王书鸿.质子治癌的优势和世界发展趋势[J].科技导报,1993,(07):33-35.